石化销售公司
您的位置
石化销售公司
丙烯(Propene)
信息来源:垦利石化销售公司  时间:2022-4-11 16:21
 
Propene
丙烯
有害组份:丙烯   (99.2%)

极易燃气体,含压力下气体,如加热可爆炸
【预防措施】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保持容器密闭。
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使用防爆型电器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接触眼睛、皮肤,避免吸入,操作后彻底清洗。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
如发生火灾,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
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混储。
【废弃处置】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请参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供应商: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546-2567419
地  址:垦利区利河路299号                   邮编:257500
应急服务电话:0546-2527119

产品名称:丙烯 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编制日期:2021 年 03 月 20 日 SDS 编号:014
版本:2.2

丙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Propylene                                       
企业名称: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地    址:垦利区利河路299号                                                    
邮    编:257500                                                                 
电子邮件地址:klshaqc@126.com                                                               
联系电话:0546-2567419                                                           
传真号码:0546-2528105                                                       
企业应急电话:0546-2527119                                                      
技术说明书编码:014                                                            
产品推荐用途:1.可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如丙烯腈、环氧丙烷、异丙苯、环氧氯烷、异丙醇、丙三醇、丙酮、丁醇、辛醇、丙烯醛、丙烯酸、丙烯醇、丙酮、甘油、聚丙烯等;2石油化工基本原料之一,在炼油工业上是制取叠合汽油的原料;还可以生成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3用于环保、医学科学和基础研究等领域。                                                                                                    
产品限制用途: 无资料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健康危害:对皮肤和黏膜略有刺激性。高浓度丙烯有麻醉作用,有窒息性。对心血管毒性比乙烯强,可引起心室性早搏、血压降低和心力衰竭。皮肤和黏膜接触液态丙烯会引起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予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30000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气体,类别1;加压气体-液化气体;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3;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类别3。                                                                     
标签要素:

警示词:  危险  

危险信息:极易燃气体; 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对水生生物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全面通风,防止丙烯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穿戴防静电工作服。

事故响应: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如发生火灾: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

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废弃处置: 在认可的废物处置设施中处置废物。处置前应参阅国家

和地方有关的法规。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如有不适,用大量的生理盐水或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  不适用。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对皮肤和黏膜略有刺激性。高浓度丙烯有麻醉作用,有窒息性。对心血管毒性比乙烯强,可引起心室性早搏、血压降低和心力衰竭。皮肤和黏膜接触液态丙烯会引起冻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头昏、乏力、全身不适、思维不集中。个别人胃肠道功能发生紊乱。                                                              

对施救者的忠告: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静电防护服。

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 无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特别危险性:极易燃气体,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特殊灭火方法: 无资料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  建议灭火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消防防静电防护服。

第六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处理液体时,应防止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  无特殊要求。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穿防静电工作服。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特殊要求】

(1)丙烯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

(2)管道、阀门和水封装置冻结时,只能用热水或蒸汽加热解冻,严禁使用明火烘烤。不准在室内排放丙烯。吹洗置换,应立即切断气源,进行通风,不得进行可能发生火花的一切操作。

(3)使用丙烯瓶时注意以下事项:

——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气瓶的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规定的余压。

(4)厂(车间)内的丙烯设备、管道应按《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并在避雷保护范围之内。

(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储存:(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

(2)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丙烯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m;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m;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3)储存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丙烯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储存室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3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14次。

(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 m3):100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生物限值: 无资料                                                                                   

监测方法   无资料                                         

工程控制方法: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正压式空气式呼吸器。

手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无特殊要求                                                                                                 

皮肤和身体防护: 无特殊要求 ,建议穿防砸工作鞋。                                                                                                

特殊防护措施: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 。                    气味:有烃类气味。                                  

pH 值: 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185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48    闪点(℃):-108                               

爆炸上限%(V/V):10.3            爆炸下限%(V/V):2.4          

蒸气压(KPa):1158(25℃)                      蒸气密度(空气=1):1.5                         

相对密度(水=1):0.5                  溶解性:微溶于水,容易乙醇、乙醚。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1.77                自燃温度(℃):460                                   

分解温度(℃): 无资料                        气味阈值: 无资料                          

蒸发速率:  无资料                      易燃性: 极易燃                             

临界温度(℃):91.9                                临界压力(MPa):4.62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稳定                                                                                                       

危险反应: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氧化二氮等激烈化合,与其它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火场温度下易发生危险的聚合反应。                                                            

应避免的条件:火种、热源                                                                                                       

不相容的物质:氧化剂、酸类                                                                                                              

危险的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预期用途:用于制聚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丙酮等。用以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生成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 

可预见的错误用途: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 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资料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生殖毒性: 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具有麻醉作用,可能导致头晕或引起睡意。根据日本GHS数据库将其分类为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性接触,类别3。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资料                                              

吸入危害: 无资料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对水生生物有害。藻类,96小时,EC50=33.39 mg/L。根据日本GHS数据库将其分类为对水生环境危害急性,类别3;慢性,类别3。 

持久性和降解性:生物降解性:好氧生物降解(h):168~672;厌氧生物降解(h):672~26883。非生物降解性: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1070~43000。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1.7~13.7。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BCF:13~31。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BCF:13~31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残余废弃物:  室外排空(指纯度未达标或检修置换)或安全的焚烧掉。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由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回收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法规。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 1077                                                      

联合国运输名称: 丙烯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 第2.1类易燃气体                                                                

包装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  Ⅲ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工业用丙烯可采用铁路、汽车槽车以及管道输送。用铁路、汽车槽车运输工业用丙烯产品时,除了执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外,必须遵守《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监察规程》和《液化气体汽车罐车安全监察规程》 。 

海洋污染物(是/否): 是                                                                        

运输注意事项: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要有遮阳措施,防止阳光直射。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

(3)汽车装运丙烯瓶,丙烯瓶头部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装车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直立排放时,车厢高度不得低于瓶高的2/3。

(4)输送丙烯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丙烯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丙烯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丙烯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丙烯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13年12月7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3号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2009)《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 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版)、《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指南(试行)》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 30000.2-2013~30000.29-2013),《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2.1类易燃气体。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2021年3月20日                                                             

填表部门: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审核单位: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修改说明:本SDS按照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内容和项目顺序》(GB/T 16483-2008)编制 。

Copyright @ 2024 山东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ICP16022047 鲁公网安备37052102000249号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